笔杆老张

文档

2360

关注

0

好评

0
DOCX

墨苑清操

大小 32.68K 总页数 0 页 2025-03-23 分享
VIP可全站免费下载
下载文档
/ 0
全屏查看
墨苑清操
还有 0 页未读 ,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
1、本文档共计 0 页,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,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。
2、本站所有文档材料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使用,禁止商用和恶意下载二次传播,一经发现将禁用违规账号所有权限,费用不予退还。
墨苑清操“墨”是我国传统“文房四宝”之一,在我国古代被长期普遍使用,在书写和绘画上,墨是当之无愧的“主角”。《辞海》对“墨”有注解: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,用松烟等原料制成。据元代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中记载:“中古方以石磨汁…至魏晋时,始有墨丸,乃漆烟、松煤夹和为之。”随后出现了墨模,使墨的形式趋于规整,松烟墨逐渐由丸状进而为梃状,更适于使用和欣赏。隋唐两代有专门负责制墨的墨官,在生产名贵松木的地区制墨。五代十国时期,奚廷硅以黄山松烟为原料,改进工艺,所制之墨“丰肌腻理,光泽如漆”,名闻遐迩,被南唐统治者赐姓李,并封为墨务官,李廷硅墨扬名天下,有“黄金易得,李墨难求”的美誉。宋代科举兴盛、书画艺术繁荣,文人和艺术家对墨的需求大、品质要求更高,客观上刺激了制墨业发展。宋代制墨分两派,一派是加龙麝助香,另一派是不用香料。并且,宋代出现了油烟墨,数量不多,乃至于当时大文豪苏轼也“得油烟墨而宝之”。明代对墨的配方和品质更加重视,油烟墨制作技艺趋于成熟,而油烟墨占据主流则要到清代康熙年间,“油烟(墨)胜而松烟(墨)遂少”。比较而言,明代墨用料讲究,清代墨则更注重制作。明代墨深厚有力,清代墨柔妍精细。明清两代,制墨名家辈出,明代有罗小华、程君房、方于鲁等,清代如曹素功、汪近圣、汪节庵、胡开文等名气极大。曹素功在康熙帝南巡期间,曾六次去江宁进呈所制徽墨。当时江南地区督抚选墨作贡品,必有汪节庵墨。在我国古代书画及印刷中,“墨”并非只指黑墨,也指书画所用的其他颜料。《新唐书》记载,三国时期魏国大臣韦述藏书宏富,并亲自校点,“黄墨精谨,内秘书不逮也”,这里的“黄墨”就是用雌黄研细加胶合制的墨,可用于修改文稿或者点校图书。另一种广泛使用的“朱墨”,是用朱砂研细加胶而成,亦称“硃墨”。明清科举考试中,乡试和会试场内试卷,考生本人用墨笔缮写,称为“墨卷”,为防止徇私舞弊,将墨卷弥封糊名,交给誊录人用朱墨笔誊写,称为“朱卷”,送考官批阅。此外,古代还有很多朱墨画。作为“文房四宝”之一,文人爱墨自在情理之中。苏轼的“雪堂义墨”名气颇大,《清稗类钞》有记载:“昔苏子瞻在黄,于雪堂试墨三十六丸,抡其佳者,合为一品,名曰雪堂义墨。”东坡风范,为后世竞相效仿。文人们不仅寻访佳墨,并
返回顶部

问题、需求、建议

扫码添加微信客服